近年来,国外一些研究认为,少量饮酒对身体健康有益,少量饮酒能提高智商。

少量饮酒能提高智商
日本爱知县国家生命科学协会研究发现,男性每日饮少于540 毫升的日本清酒或葡萄酒,平均智商比不饮酒的男性高3.3 %,女性饮酒者智商比禁酒者高2.5 %。
少量饮酒可减少患心脏病的机会
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的伊恩 • 怀特博士称:每天饮一杯酒,可以减少40岁以上的男人和停经后的女人患心脏病的机会。另外,酒精还能增加体内的保护性胆固醇。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年龄,男性从35岁开始,女性要到55岁。这项研究表明,酒对年长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才会有帮助。无独有偶,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的一项新科研成果显示,适当饮酒可保护心脏,可避免20%~30%的冠心病发作。他们认为酒精可长期控制总胆固醇水平,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。酒精具有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效应,不论葡萄酒还是烈性酒或啤酒中的酒精,均可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死亡率。

少量饮酒能降低痴呆症的患病概率
荷兰鹿特丹埃拉斯默斯大学的科研人员,对5395位年龄在55岁以上(含55 岁)的、没有任何痴呆症迹象的老年人,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发现,那些每天喝1~3杯酒的人比那些不饮酒的人患上痴呆症的概率要低42%。
何谓“少量”,一般是指含酒精60%左右的白酒不超过50毫升;一日喝啤酒不超过1升;葡萄酒不超过200毫升。“少量”也要因人而异,而且差别甚大。当然,平日不饮酒者用量要小,自不待言。
酒主要由粮食等酿造而成,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(乙醇), 一般白酒含乙醇量为45%~65%;白兰地40%~43%;葡萄酒10%~15%;其他各种果酒16%~48%;黄酒15%~20%;啤酒3%~5%。此外尚有酒精含量较低的各种补酒、米酒等,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,如糖类、氨基酸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。
少量饮酒也要因人而异,少量饮酒对某些疾病(如心血管病)也许是有益的,但同时也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机会。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,一个人能不能喝酒,每天喝多少酒应当由医生来决定,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。在决定是否采取饮酒养生时,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权衡利弊得失,切忌盲从。

长期从事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厉有名教授等,历经多年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,发现酒精性肝病发病规律,并为“少量饮酒”定出了“安全界限”,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酒精的摄入量,即:摄入的酒精量(克数)=饮酒量(毫升数)×含酒精的浓度(%)× 0.8。例如,一次饮 52 度(52 %)的白酒 100 毫升,其酒精量=100 毫升× 52 %× 0.8=41.6 克酒精。连续5年以上每天摄入酒精超过40克,即累计73千克以上,有48%的人会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。
厉有名教授特别指出,由于不同的人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,因此“安全剂量”是相对的。他们的调查还发现,不论是白酒、葡萄酒、啤酒或其他任何含酒精的饮料,只要总量过大,对肝脏都有危害。长期饮酒对肝脏的损害比偶尔一次大量饮酒更严重,每天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,而一次大量饮酒的危险性又比一天分次饮酒要大。
在此,提醒长期饮酒者,必须定期体检,重点是肝功能、血脂、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