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传骨方logo
手机版二维码图

建立新型中医药治疗的全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

转载文章


充分保障13亿人民生命健康,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,也是一个最基本目标。但我国85%的人口(90%以上的农民、50%左右的城镇居民)无缘享受国家公共卫生保障。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非常之大。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,充分发挥中医药“简便廉验”比较优势,逐步建立起真正中国特色的全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,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骨质增生的治疗。


中国根本不可能走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道路。西方医学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,但西医费用之昂贵也有目共睹。10多年来,发达国家卫生保健体系普遍发生了支付危机,不仅如此,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医学和最健全的医疗体系,却根本无法解决西医的两个重大局限。一是高误诊率、西药滥用、西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。二是西医解决不了慢性病、老年病及大量疑难杂症,而这些病症占人类疾病的70%。在这种背景下,过去被否认和禁止的针灸、中医等传统医学方法,开始得到承认和重视,被逐步纳入西方各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。


中医药学有明显的比较优势。几千年来,中医药发展形成了一套现实与超前兼具、普济与深入兼备、以“简便廉验”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,且中医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方向。只要认真加以学习、继承和发展,完全可以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,真正与西医并驾齐驱。




中国需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新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。70年代,我国以世界1%的卫生费用使公共卫生体系的人口覆盖率达85%,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,受到了世界高度赞扬。一个基本原因是,中医药学和中医为主、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。20多年来,中国医疗事业、主要是西医取得了空前发展,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镇中享受公费医疗保障的2亿多居民。在普遍卫生服务和人均卫生经费支出上,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明显拉大了。为此,中国受到了国际强烈批评。中国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,必须重新思索医学事业发展战略,建立中国特色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。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应采取的基本框架是:以预防为主,城市中西医并重,农村中医为主、中西医并行。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,必须全面振兴中医药。




实施六大工程,全面振兴中医药。
1、中医药人才工程: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,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。
2、中医药科研工程:中医药科研必须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,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。
3、中药产业发展工程:近年来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年均增长10―20%。我国中药产业也发展迅速,正在成为一大新兴产业。
4、乡村中医药工程:要像过去培养赤脚医生一样,为农村大量培养初级中级中医药人才;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在农村开办中医诊所;要在政策上扶持乡镇卫生院,逐步提高其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。
5、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:中医药从基本思维、基本理论、基本方法到临床实践等各个主要方面,均与西医有很大差别,其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也与西医药明显不同。
6、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: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或学科的存亡。


以“预防为主,城市中西医并重,农村以中医药为主、中西医并行”为基本框架,是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全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最佳选择。

转载文章
2 / 3    共 76 条
推荐阅读
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. 家传骨方网    ICP备17020271号
手机(微信):13608540772    QQ:454845355    邮箱:454845355@qq.com
地址:贵州贵阳